当前位置:
工艺百花——何铮《能画善绣续新篇》
来源:新浪 | 作者:丛萌 | 发布时间: 2018-04-08 | 39760 次浏览 | 分享到:
  纵观当今苏绣艺坛及产业现状,其基本格局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与过去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在苏州刺绣之乡光福镇湖的绣品街上,有不少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工作室。尤其是精品街上,当下业界有些知名度的刺绣工作室和店号星罗棋布,将原来绣品街的档次提高到新的层面,有了质的飞跃。
 

1、吴门画派对明、清二代苏绣的影响
  苏绣的形成,当与苏州的文化艺术分不开。明清两朝江苏进士约6000人,其中吴
  地约有4690人,占江苏进士的73%,仅吴地殿试第一名的状元就有35名。苏绣受当地文人影响,绣品带有诗情画意的韵味。一些闺阁小姐配偶多是文人雅士之属,所以手中的绣品也以风雅为上。即使是被面、枕套、帐沿、椅背等绣品,也都反映了苏绣的图案秀丽,色彩文雅,针法细密,绣面光洁等特色。
  而明代“吴门画派”对苏州绣品的影响更深远,例如著名画家潘天寿赞誉“直使清代三百年之山水画,全属此派范围之下,其情况真有不可一世之概”。而这时的刺绣工艺,正以专门追求书画效果的绣画、绣字为时尚,以她特有的针法和丝线在丝织面料上表达绘画的精神,运针如笔,针刺纤细如毫发。能以多种针法熟练的绣出各种精致日用绣品和艺术品,绣品含有浓郁的苏州文化艺术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苏州刺绣”,致使苏绣达到了一个新的艺术水平和高度。
  明代也是苏绣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的繁荣,对刺绣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女红队伍迅速扩大,“家家养蚕、户户刺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竞争也使刺绣行业对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明之前的绣品以日用品居多,图案简单,色彩单调,线条粗矿。而嘉靖年间露香园顾秀的出现,对苏绣风格的形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代表人物韩希孟能画擅秀,深通六法。丈夫顾寿潜师从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夫妇两人琴瑟和谐,夫画妻绣,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影响最大的是摹绣宋元名迹八幅,汇成册页,董其昌欣然逐幅题词,现藏故宫博物院,题材为《洗马图》、《百鹿图》、《女后图》、《鹌鸟图》、《米画山水图》、《葡萄松鼠图》、《扁豆蜻蜓图》、《花溪鱼隐图》,著名文学家徐荫南(女,苏州人)赞其绣“露香园顾秀,据称得之内院,其擘丝细过于发,而针如豪,配色则亦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不特令羽毛花卉,巧夺天工,而山水人物无不通肖活现”。诗人郭荣赞其绣:“凡人物、翎毛、花木、虫鱼之类,深浅浓淡无不如意,亦无针痕线迹,使人不辨为绣为画。”故其作品当时被称为“绣画”,成为四大名绣之一。
  清末民初杰出的刺绣艺术家首推沈寿,被誉为“女红艺术现代化的先行者”,有“世界美术家”和“针神”之称。她生于吴县,从小学绣,16岁已颇有绣名。20岁她与苏州人余觉结为伉俪,受其丈夫画风影响,绣品如同绘画具有渲染效果。花鸟、翎毛均栩栩如生,且因丝线的晶莹光泽,更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具有绘画无法替代的效果。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