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
艺术欣赏:徐悲鸿与北大画法研究会教学
来源: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6-26 | 28016 次浏览 | 分享到:
1918年2月22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与该校美术教师李毅士、贝季眉、钱稻孙、冯汉叔等人成立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并聘请校外名家陈师曾、贺良朴、汤涤、徐悲鸿、金城、胡佩衡等为导师,进行分类教学,讲演法则,写示范本等工作。

1918年2月22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与该校美术教师李毅士、贝季眉、钱稻孙、冯汉叔等人成立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并聘请校外名家陈师曾、贺良朴、汤涤、徐悲鸿、金城、胡佩衡等为导师,进行分类教学,讲演法则,写示范本等工作。蔡元培对画法研究会倾力支持,四处筹借古画供会员参考,同时他希望会员能采用西洋画法之长,从实物写生人手,倡导中国画革新,这一主旨与徐悲鸿的观念十分契合。




  徐悲鸿深受20世纪初康有为、陈独秀倡导的“美术革命”思潮的影响,一直立意赴法留学,用西方的写实主义改良传统中国画。他在1918年秋天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秋季始业大会就曾提及:“画会此次会员总数比上半年几增倍余。今后吾会之精神,不可不于美术界负一种特别之责任。中国美术界,消沉已极,以所有美术,不足以称美术,故国人亦不重视。今后吾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当导中国美术人于正规,使不合法之印刷品不复出现。



  “我希望今日到会者皆有此责任,将来多出纠正美术界之人才。”1918年5月14日下午5时,徐悲鸿在画法研究会演讲题目为《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人者融之。”5月23日至25日该文在匕京大学日刊》全文连载,1920年6月,被北大《绘学》杂志转载,在一向较为平静的北京画坛激起了层层涟漪。



  从徐悲鸿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宗旨乃在于继承传统,西为中用,与古为新,振兴中国美术!而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美术教育思想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就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具体教学情况来看,其目的在于集合校内同志研究画法,互相观摩,以资竞进。



  凡属本校职员及学生,有志研究画法者,均可吸纳为会员。民国时期的画会教学正处于由传统的师徒授受方式向现代学校教学的过渡阶段,此时的北大画法研究会将绘画门类分为中国画、西洋画二部,中国画部又分为山水、工笔花鸟、人物这几种画科;西洋画分为油画、水彩画、漆画、钢笔画、素描、图案画等几种画科。各部的内部划分非常详细。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导师由北京大学的美术教师以及外聘的校外名家共同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