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悲鸿之孙徐骥 修复爷爷巨幅名画
来源:北京晚报 | 作者:陈梦溪 | 发布时间: 2018-03-29 | 231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个空气清冷的冬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徐悲鸿之孙徐骥的画室,画室有些凌乱,里面堆满了各种颜色、各种尺寸的大小画册和已经完成或未完成的油画作品。徐骥正在这里创作他的《德国印象》系列油画,这是去年8月他自德国归来后一个新的系列作品,这一系列的作品完成后,将会在今年春天与其他系列的作品同时展出,而他目前正在进行的重要工作,是与法国国家博物馆的修复大师协作,修复爷爷徐悲鸿的知名油画作品。

徐骥对徐悲鸿的作品相当了解,“因为我是油画创作者,知道完成一幅满意的优秀作品是十分艰辛的,从构图、定稿、材料的准备,都比较复杂。” 在徐骥眼中,祖父的这张大油画完成得太不容易了,他希望能够带着神圣的意识,让它重现光彩。


自己

应该比别人多付出

徐骥对待艺术作品的用心程度超过大部分人的想象,他的创作速度较慢,他一直认为:艺术家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应该七分想,三分画,在落笔之前,应该有一个对颜色、造型的基本把控后再落笔,他完成一幅作品往往画上较长的一段时间,不断地润笔、着色,画面也更加的丰富、色彩斑斓。

名人之后,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又走上了和前辈相同的艺术道路,隐隐约约地给徐骥带来了许多他未曾想到的议论。“旁人对他的要求自然比一般艺术家的要求高很多,不论画得如何,相对总是有更高的标准来对待他。所以,对于他来说,这种暗喻式的标准,也使得徐骥自己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旁边的徐骥夫人杨净告诉记者。

而徐骥对此的态度是“有压力更应该有创新与进步”。“我的家庭从小给了我更好的艺术素养和基础,我也更应该比常人多付出,为大众带来更多美的作品。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目光,我都会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徐骥说,面对不同的声音,他的性格让他注定不是个抱怨的人,“只要能画得更好,用作品说话,画能看清人的心。”

除了日常的创作,徐骥在奶奶廖静文及父亲徐庆平的影响下,他也希望将徐家的艺术传承下去,徐家艺术的传承,除了日常的绘画创作外,徐悲鸿艺术理念、艺术审美的传播,徐悲鸿收藏作品的展示,都需要付出相当的心血和韧性才能够一步步地完成。谈起修复徐悲鸿的知名油画作品,徐骥说:“我跟爷爷差了六十多岁,他是近现代的绘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收藏家,我是80后,我们这一代可能有更多与时代密切结合的展览形式,通过新的展览形式和媒介,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真正理解到他的艺术理念,以一种亲切的方式认知了解徐悲鸿,产生一些亲密感。”


儿子

一家五代都画画

徐骥的儿子四岁多,耳濡目染下已经开始拿起画笔,徐庆平先生家满地散落着颜料、纸和画笔,小朋友趴在地上,与爷爷徐庆平一起合作画画。徐骥的曾祖父徐达章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当时在无锡一带非常有名,而徐庆平希望孙子也能继续画画。要是小孙子也从事绘画,徐家就是五代画家了。

“他还是希望全家能有一个传承,表面上没有这样说,但行动上会让他多画画,环境的塑造很重要。”徐骥说。而杨净平日也会带儿子去爷爷家,“父亲看到他画画就特别高兴。”廖静文先生在去世前对徐骥的儿子、自己的曾孙子也倾注了大量的感情和关注。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画库

悲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