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泱泱中华 文明博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生生不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鸿雁 | 发布时间: 2018-03-15 | 1344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积淀形成的精神财富,是凝聚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根脉和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都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但要与中国20世纪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也要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写道:“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43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吸纳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提升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所独创的文化精神,离不开对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离不开历史智慧的滋养。当前,丰富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正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复苏,正在成为文化发展的巨大源泉和重要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创造出重要机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母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活水源泉,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注入了持久发展的动力。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懈努力中,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作者田嵩燕,为中央党校文史部中国史室副主任)

悲鸿画库

未设置二维码
名家专栏
悲鸿学堂